■ 項目概況
2021年,國務院印發的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要求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,重點實施節能降碳增效行動、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、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等“碳達峰十大行動”。
為推動落實國家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,山東諾方受濟南市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委托,打造濟南全民低碳碳普惠平臺(以下簡稱“平臺”),旨在通過政策鼓勵、商業激勵、公益支持等途徑,打造全民參與且持續運營的碳普惠體系,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,為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貢獻泉城方案。
圖為市民現場參與平臺碳積分兌換活動。
■ 項目規模
濟南全民低碳碳普惠平臺是省、市兩級生態環境部門聯手建設的碳普惠平臺。平臺依托公共機構數據對接,將個人、家庭、社區、企業的低碳行為量化為碳積分,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公眾綠色低碳意識。平臺覆蓋全省16個地市,通過不斷的探索優化,持續完善政策鼓勵機制,創新碳交易模式,搭建全場景碳普惠平臺,為低碳城市推廣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,為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與穩定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目前,這一項目建設已在濟南市全面開展,截至今年3月,已累計組織活動15次,約2100人次參與,吸引了多家媒體關注。
■ 技術特點
基于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搭建底層框架,實現數據大規模并行處理、海量數據分布式存儲。
基于低碳行為數據建立碳賬戶,為實現碳普惠減排量與碳交易市場的聯通、兌換和交易打下基礎。
■ 項目優勢
濟南全民低碳碳普惠平臺通過建立個人、家庭碳賬戶,直觀、及時地展示低碳行為數據,打通碳積分與生活消費領域兌換壁壘,以積分兌換調動全民參與減排行為的積極性。
建立社區、小微企業碳賬戶,通過積分排名激發減排動力,實現低成本推動低碳社區、低碳企業、低碳單位的建設,在良性競爭中形成低碳習慣。
將線上宣傳、線下推廣相結合,堅持公開透明、全民參與的原則,為市民、社會公益組織、媒體、企業管理者等搭建低碳業務數據宣傳、共享中心。
■ 工程創新
制定減排量和碳積分兌換規則,量化小微企業、社區家庭和個人節能減碳行為并建立碳賬戶,將低碳行為數據可視化。
創新性開展低碳宣傳工作,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模式,服務全省、探索走向全國。通過規范市民低碳生活方式,邀約全民參與碳達峰、碳中和這場硬仗。
以濟南全民低碳碳普惠平臺為切入點,逐步搭建可覆蓋個人、家庭、社區、小微企業的低碳場景,最終建立高質量且可持續發展的碳市場交易體系。
■ 效益分析
逐步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。低碳生活有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,對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。
推動以綠色低碳為基礎的高質量經濟發展。引導全民廣泛參與低碳行動,有利于順應消費升級趨勢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,以更低的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。
以低碳消費習慣推動生產方式轉變。碳達峰、碳中和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,通過引導全民廣泛參與,踐行綠色生活方式,最終將逐步推動能源開發、交通運輸、城鄉建設等發展方式向低碳轉變。